你知道吗?五行关系和中医有着极深的渊源,古人通过五行和人体的关系来调整人的身体情况,达到一个五行平衡的局面,接下来我们就看五行和中医知识有着怎样的关系吧。
在很久之前中医用五行来归纳五脏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的象征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怎样的一个运行条件。
肝属木,肝里胆表:木属性,主疏泄,对应春天,像树木一样舒展,有生发,疏泄,调节气血促进消化的作用。
心属火,心里小肠表:主神明核心,五行夏天温暖明亮;推动全身血液,危脏腑提供营养,保持任整个人的心情。
脾属土肾里膀胱表:主运化,对应长夏,土地一样孕育万物:土和脾胃都有生化、承载、接受的特性。
肺属金,肺里大肠表:五行属金,对应秋天,主肃降,清洁收敛。他有向下肃清的特点,对保持呼吸干燥,清洁防止异物停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肾属水,肾里膀胱表:主藏精,对应冬天,像水一样滋润万物。对应五行的相生关系,肾能帮助滋养肝,肝推进脾胃的运行。肝养助生心脏,从而推进肺部的运行。
肺的肃降功能可以制约肝的过度升发,肝木旺盛导致心火过强,就需要丝瓜汤降降火气。
五行学说在药物、针灸、食疗等多个方面有所应用。 根据相生规律,虚则补其母,实则泻其子,来作为治疗手段。补母:就是补充生扶属性,水生木,木生火,火心脏不好补水肾气。泻子:肝火(木)旺盛,除了清肝,还可以清心火,把多余的能量疏导出去。根据相克规律抑强扶弱,来调节需求。
相关链接:怎样判断自己的喜用神?一篇文章教会你